在这段“‘宅’在家,闷住病毒,就是为社会作贡献”的日子里,有一群大学生,却选择投身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他们响应号召、迅速行动,活跃在高速道口、街道社区、热线的另一端,为疫情防控工作多尽一份力。
他们就是上海杉达学院青年志愿者。
站道口,如螺丝钉般坚守岗位
让我们先把目光对准前线道口的杉达青年志愿者。 在上海市青浦区S26沪常高速道口、青浦区S32申嘉湖高速道口、金山区S36高速道口,有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汤丹慧、陈方豪、富怡琳等志愿者的身影。他们自愿报名,踊跃申请服务,协助医护人员和警察进行安检。 汤丹慧,预备党员,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有过许多志愿服务经历的她,当看到青浦团区委防疫志愿者招募信息就决定报名了。2月4日是她第一天上岗服务,7点集合前往指定位置,穿戴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手套等防护用具。8点至16点,她便在S26沪常高速道口,协助进行车辆例行检查。为了节约医疗物资,“我们尽量少喝水,这样也能够少去厕所。”就这样,她从穿上防护服的8小时里没有去过一次厕所,如螺丝钉般坚守岗位。 “一次我碰上一辆从湖北来沪的车辆,虽然驾驶员的体温正常,但他紧张的情绪引起了我的注意”,汤丹慧立即请他下车到复核区登记,经过仔细核查,最终按照规定劝返了此人。“道口安检工作不容大意,在岗位上就必须坚持原则,为守住上海这座城负起责任。” 作为应届毕业生,汤丹慧有着就业的压力,但她认为既然国家有号召,学生党员就应该做好先锋表率,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想让青春在最需要的地方飞扬!” (左:陈方豪) 陈方豪,新闻学专业大三学生。1月27日,青浦团区委首次发布招募防疫青年志愿者的信息,第一时间报名的他就被选为了首日上岗的志愿者。1月28日以来,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他坚守在S32申嘉湖高速道口,协助医护人员进行车上人员体温检测和信息登记。 “我们是轮班的,8点至16点、16点至24点、0点至8点‘三班倒’,保证一天24小时都有志愿者在岗。”1月28日至2月10日的14天里,陈方豪已在岗服务6天,轮到的是4天8点至16点的日班和2天16点至24点的夜班。“面临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以及寒冷和强风,大家都没有退缩和放弃。” “累吗?” “累。中午吃饭的15分钟是我们唯一能休息的时间。” “冷吗?” “冷。室外的低温会影响测温计的准确性,我们就把发给自己的暖宝宝省下来,贴在测温计上面,使它能正常工作。” “值吗?” “值!大多数市民都很配合,尽管一路过来已经测了四、五次体温,但依然没有抱怨,有些还会给我们喊‘加油’。” 尽管天气寒冷,但陈方豪的志愿之心是火热的,“现在正是需要我们志愿者的时候,我是共青团员,不能退缩,扛也要扛下来。面对疫情,我会在道口尽自己的一份力。” 富怡琳,环境设计专业大一学生。她也是在看到“金山团青”公众号招募志愿者信息后马上报了名,2月4日,她正式上岗了。之后每隔一日的14点至20点,守在金山区S36高速道口督促来沪人员登记信息。这位队伍里年龄最小的,被大家亲切称呼“妹妹”的富怡琳,干起活来却一点也不示弱。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志愿者需要前前后后跑向排队等候的车辆,提前让车上人员做好信息登记。富怡琳会踮着脚给卡车上的驾驶员递上印有二维码的小卡片,也会扯着嗓子询问他们的情况,认真了解填写过程有无问题,是否收到了登记成功的短信等。“其实手会超级酸,嗓子也很累,但我看到大家都在耐心等待,也希望他们可以早点顺利通行。”当遇到年长的市民,她会耐心地指导他们如何操作手机完成登记。其他志愿者看她年纪小,会特别照顾她,让她多去休息一会儿,但她总是笑着婉拒:“完成任务的时候,大家都是志愿者,我不是‘妹妹’!” “我的父亲也自愿报名参加了村委里的志愿者,他们每天服务12小时,轮流在无名道路路口守着,我的辛苦不算什么!”富怡琳还带领身边的同学一起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向我们展现着“00后”青年的奉献与担当。 进社区,如勇士般守卫家园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社区青年志愿者的身上。 在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青浦区金泽镇,有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汤政东、陈凌峰等志愿者的足迹。他们主动走进街道社区,参与防疫应急志愿服务。他们说,做不了前线的战士,就做守卫家园的勇士! 汤政东,预备党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三学生。当他了解到口罩等防护物资紧缺,而村居委又十分需要时,就与叔叔商量,共同出资购置了一批口罩,展开了“硬核”支援。 “我是一名预备党员,必须为国家做点实事。”他先后来到奉贤区庄行镇杨溇村、潘垫村、长浜村、东风村、吕桥村、庄行第一居委、新苑居委、城管中队等单位,累计捐赠口罩7500余只,缓解了燃眉之急。2月1日起,汤政东又积极报名做起了社区防疫志愿者,每日消毒楼道设施、搬运清点物资。“我要和家人们一起,为防控疫情出一份力。” 陈凌峰,环境设计专业大三学生。在青浦区金泽镇,有一支金姚村防控疫情党员突击队,他的妈妈是党员突击队的负责人。“年富力强的我,又是入党积极分子,虽然我做不了前线的战士,但我可以做守卫家园的勇士!” 1月28日以来,他每天8点至16点工作8小时。他在进村的二个道口关卡处,对经过的车辆逐一进行排查,对进出的村民进行劝导、普及科学知识;他走村入户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工作,悬挂横幅20余条、张贴海报20余张、发放告知书和倡议书1200余份,拿着小喇叭喊“不聚众、不串门,不传谣、不信谣”;他还挨家挨户地发放药皂、口罩等物资。“看到来往车辆明显减少,村民防护意识愈发提高,我们倍感欣慰。虽然每天很累,但是能为自己的家园出份力,是值得的!” 做调查,如公务员般助力基层 最后,我们看到的是热线另一端的杉达青年志愿者。 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乐业社区的办公室里,有外语学院顾家宝等志愿者的汗水。工作也许微不足道,但细节决定成败,青年志愿者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顾家宝,日语专业大三学生。“最开始知道急需人手,是在社区工作的姐姐告诉我的”,他认为党员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己虽然还是入党积极分子,但也要勇当先锋,便决定去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新新街道下属的乐业社区做一名志愿者。 “您好,我是乐业社区的志愿者,请问您家有从外省市归来的人员吗?”1月30日开始的每一天,顾家宝都会来到社区办公室,负责给辖区内的住户打电话排查情况,平均每天要拨打120多个电话。截至2月3日,现有资料上的所有居民号码都打了一遍,但还有许多住户联系不上,有些是屋主已经将房子转租了,有些号码是空号,他就将尚未联系上的住户信息制表,由社区工作者进一步上门排查。 “我以前有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是去农村帮着搞文化建设,我们几个男生涂了一天的轮胎。但我觉得志愿者就是一种公益活动,有些人热心公益是通过捐款捐物,有些人则是身体力行,这两种公益行为没有高下之分,都是一种回报社会的行为。”这位善良的男生对公益的理解很朴素,他也一如既往、身体力行地为公益而奋斗。
“莫论哪有需要,来之能战!”全国各地还有许多上海杉达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他们针对实际需求,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力所能及地当好“响应人”。“有一份热,发一分光”,杉达青年志愿者在行动,他们的故事也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