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和医生父亲站在同一战线!”
“新型冠状病毒来袭,襄阳需要招募志愿者吗?”1月23日,襄阳团市委的官方微博“青春襄阳”接到了一条留言,这是上海杉达学院学生党员、法学专业大四学生张瑞璨主动请缨,恳切寻求志愿服务机会的信息。
“我父亲是呼吸科医生,我愿和他站在同一战线!”
就这样,父子俩,一个在前线当医生,一个当了志愿者。从1月25日年初一开始,张瑞璨便每天一早来到襄阳团市委值班室,开始负责接听热线电话。至今,他已经在岗位上连续工作10余天,服务内容也有所拓展,虽然不是真正的工作人员,但已然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志愿者,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是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的定点收治医院,张瑞璨的父亲是该院的一名呼吸科医生。
在给团市委的信息中,他写道:“老爹马上53岁了,他能冲在第一线,我也想。”从小受到父母的耳濡目染,得知疫情形势紧急后,他随即通过微博寻求志愿服务的渠道,表达了自己想成为一名志愿者的强烈意愿。
1月25日年初一,张瑞璨的微信朋友圈出现了一条更新:“老爹顶在抗病毒一线,我也不能退缩!这场和病毒的战斗我们一定能胜利!”
他成为一名热线电话接听员,协助接听城区出现疑似症状的市民到定点医院就诊的急救电话,为急需帮助的市民调度免费送诊车。
从上午八点到晚上六点,张瑞璨都在岗位上。“在这个特殊时期,接听热线看似简单,实则关键。有些市民比较焦虑,普通的感冒也会十分担心。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反馈有效的信息,就能很好地安抚市民的情绪。”张瑞璨说。
热线让市民放了心,也让张瑞璨感慨,“听到市民放下电话时语气变得轻松了,能够为他们排忧解难,是我志愿工作的最大意义所在。”
现在,张瑞璨又开始投入到协助搭建群防群控志愿者工作平台、管理医用援助物资的出库入库统计等工作中,“真正令我敬佩的是像我父亲那样冲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我所做的事微不足道”。他说,只要襄阳的疫情一天不退,我就会一直坚守在这里;但我坚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仗,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