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H餐旅服务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定期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强调师德师风建设,要求全体教职工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有正气。让学院教育工作者理解课程思政的意义,理解“育人行为就在每时每处,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并捕捉”,把教书育人与意识形态工作融为一体。激励教师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担负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一、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
团队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以德施教、以德立身,为人师表,对学生言传身教。认真执行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坚定政治方向,爱岗敬业,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尊重他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穿立德树人育人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落实有困难学生的帮困措施,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用智慧引导学生打开知识之门,用爱心浇灌学生美丽心灵。学院每一位教师秉承以身作则,陪伴成长教育理念,坚持学生找,教师在,办公室时刻向学生敞开,无论是辅导员,还是专业教师,乃至行政工作人员,学生有问题,有困难,学生都能找到老师,团队都会关注陪伴。对团队老师来说,进入校园就没有休息,因为时时处处有教育,办公室有学生围着老师请教,会议室有老师带着学生做项目指导;下班从来没有固定,夜晚的校园,餐旅学院的办公室和实训楼依然热闹,灯光明亮,老师不是和学生谈心交流,就是在带着学生做实训指导。团队成员每周撰写六步反思,培养积极思维习惯,将日常经验转换为对话与行动,积累知识、技术和态度上的不断正向转变。
二、重视思想引领,积极推进“三全育人”
团队聚焦第一课堂育人主渠道,坚持立德树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推行课程思政,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定期邀请行业工匠到校讲座,与学生分享工匠精神,培养餐饮匠人;开展“拜师大典”“毕业成果Party”“创业展”等活动,打造“专业、独立、创造、快乐”文化,利用第二课堂落实文化育人。做实迎新毕业工作,设置专业认知周,举办迎新仪式、毕业典礼,为学生创造美好体验。特别的日子,打开校门,请进家长,家校联动,关爱共育,助力学生成才。以“三融合”促进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引领教育教学,通过支部与社区支部共建、党群共学、师生结对,建立共同生活圈,积极推进三圈三全十育人, 培育时代新人。
为更好地促进学校融入社区,借助社区力量优化育人成效,学院党支部联合行政四支部带动全体师生主动投入到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之中。为更好地服务社区,党支部于2016年开始与华新镇康华养护院党小组达成共识,每月由学院党支部教师党员带领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等志愿者开展慰问演出活动。到目前,我院师生已有450余人次参与过此项活动。学院党支部组成志愿者团队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每天维护校区外围公共空间的整洁卫生与交通顺畅。借助社区力量,利用社会资源,在校园开展反邪教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推进营造和谐校园、平安社区建设。
餐旅学院作为校企合作模式二级学院,教师团队有一部分教师来自行业,为了进一步融合院企教职员工,餐旅学院开展党员与群众结对互学。要求党员向群众广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群众共学共研,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任务;要求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更多更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做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求党员帮助业界教师更多更深学习教育理论、理解学校文化制度,更好融入学校,跨界做好教育,同时向他们学习行业的专业要求。使教学抓住政治教育为引领、思想教育为核心、技能训练为重点的主要任务。确保全院所有教师培养人才的目标与路径同党中央要求一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民办职业教育学生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容易失落、迷茫,单靠辅导员一人面对近150名学生,要做精做细学生工作,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使我院学生在校养成创造、分享、快乐的学习与生活理念,我院党支部发动全体教师以专业特长、个人爱好、地域文化为纽带推进师生结对,立德树人,实现全员育人,落实三全育人。让思想过硬、技能领先的教师主动参与到服务学生、引领学生中来,成为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的熏陶人,通过篮球、美食、专业等载体,老师以真诚获取学生信任,与学生形成共同生活圈,以积极正向的生活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疑释惑,有利于教育开展。打造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学生能够自信地对待自己、诚信地对待他人、作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投身到自己的实习工作和职业人生中。
三、潜心教学科研,服务社会
团队改革课程体系,注重创新系列课程建设与实践,开发“管理能力合成实践”特色课程培养学生创新与管理能力;改革教学内容,从企业生产实际应用出发,融入产业元素,注重文化素养与实践能力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利用“翻转课堂”以教师“教”为中心转为以学生“学”为中心,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品质;产学研一体化,项目化实战教学,依托学院实训中心创新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与管理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比赛,引进企业,为创业融资;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运用多元评价手段,注重发展性评价。
团队积极开展创新技术研发,承担东方卫视公益广告“24节气”菜品设计与制作研发;为老板电器开发蒸箱菜谱,用科技传承与发扬传统蒸文化;与国内知名品牌科勒、老板电器、FRANKE弗兰卡厨房和马爹利等各大品牌商合作开展创新技能培训;与加州乐事葡萄酒合作研发新款创意葡萄酒饮品;与奢侈品品牌合作研发品牌创意鸡尾酒活动;与“星巴克”合作研发融入中国特色文化的年轻型鸡尾酒。
团队积极投入社会服务,通过研发实现技能扶贫。赴云南德宏州、青岛果洛州班玛县等研究开发德宏菜、果洛州等菜系,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技能扶贫;受静安区职业教育集团委托,以“美食·美酒·现代餐饮服务”为主题,定制开发“国际餐饮服务(一)”课程,并实施课程培训;配合中国儿童基金会对全国贫困县河北蔚县开发儿童食育课程;配合青浦扶贫空间站,开展“青能浦卓”线下实操课培训,满足青浦区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和管理型人才多元职业发展的需求,从而积极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受青浦区人社局委托,对青浦建档立卡技能培训项目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骨干教师及行政(教务)管理人员共计30人在上海开展培训,进一步加强德宏州技能培训师资队伍培养和提升业务能力。
学院专注于餐饮管理(厨艺及饮品服务),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三个专业学科的全日制大专教学,已建成使用专业教学实训场地逾8000平方米,包括饮品教学实训中心、酒店教学实训中心、厨艺实训教室和厨艺教学实训中心。学院集聚国际优秀资源,携手科勒中国,共创近1000平米“美食之育中心”,开展包括美食、美饮课程,公益活动,品牌展示与公关活动等内容的实训活动。与老板电器、弗兰卡厨房、星巴克等创新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职前职后培训,合作优化教学内容、培训体系与人才培养。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充分学习了如何组织大型活动,如何举办鸡尾酒会,冷餐会,如何策划与执行生活体验教育课程,如何与公关活动公司对接写作,如何接待贵宾等不同场景不同类型的行业实践。半年多来,PICH餐旅学院师生参在PICH美食之育中心的各项实践活动得到了科勒集团的好评。
四、疫情防控做贡献,建设线上课程
疫情警报响起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守护每一位学生,发送温馨提示,收集数据信息,关注学生动态,制定相关方案,追踪布置落实。停班不停工,停课不停教,一边做好学生健康关怀,一边做好线上教学,保证疫情期间教育教学不间断。化困难为教育资源,通过线上讲座和团学活动对学生做好网络礼仪、公民意识、生命教育、法律责任等相关教育。
疫情期间还响应了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号召,团队发挥自身专长,根据酒店、餐饮行业一线员工工作需求,研发并拍摄制作了数十门相关线上职业培训课程,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共同完成了10000G素材拍摄,近8000分钟成品课程输出的艰巨任务。课程包含酒店餐厅服务、前厅服务、客房服务、厨务管理、中西餐厨艺、中式面点、烘焙技能、咖啡技能、鸡尾酒技能、侍酒技能、酒店营销、人事管理等覆盖一线、二线部门中、基层员工需求的专业课程。PICH餐旅服务学院的老师们,一方面要完成在校同学的线上课程教学,同时要参与本项目的授课。目前,该课程已经上线并对上海市酒店、餐饮行业企业职工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