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建设成就助推智力扶贫项目
上海市浦东外事服务学校 张琇锴
一、实施背景
扶贫脱困是党和国家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是实现中国梦的一项重要举措。面对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贫困人口居多的现象,作为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沪府发〔2015-9号)文件和市教委关于对口支援青海省果洛州的职业教育的各项政策,实施推进智力扶贫工作。从2015年起开始,我校每年招收贫困地区----青海果洛地区学生,迄今已有56名航空服务专业学生。
学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近几年来在专业学科建设上取得重大进展,主要体现在教学实训设施和资源库建设方面实现了高度数字化,由此大大提升了教学和实训效果。航空服务专业和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具有高度的兼容性,都强调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的培养,而我们专业建设的优势完全应该也可以辐射至航空服务专业,让这部分学生一起分享建设成效,一起助推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准的提升,让服务之花不仅盛开在饭店行业,也盛开在航空服务领域。为此,从2016年起我们开始尝试在实施航空服务专业教学的同时,运用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建成的数字化教学手段,对学生实施知识传授和饭店服务专业技能训练,通过学习和实训,使学生不仅能掌握航空服务专业知识,而且能拓展掌握其他各类服务岗位所需的专业服务技能和文化底蕴,从而使他们毕业后能怀揣更多的服务技能跻身社会竞争行列,最终获得成功,从而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二、主要目标
以智力扶贫为目标,以专业教学为抓手,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依托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已建成的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流程和实训系统,将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纳入我们的教学和实训体系,将他们培养成不仅精通航空服务专业,而且熟知并掌握所有服务领域必备的服务技能,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三、工作过程
1、扶贫情况调查
学校就如何积极参与贫困地区脱贫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入严谨的调研,学校校长亲自带队,远赴对口帮困的青海省果洛州,对当地贫困情况进行摸底,走访了当地居民,走访了学校,和教师、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基本摸清贫困原因,除了自然环境制约,主要还是当地居民缺乏一定的工作技能,而学生由于长期封闭其中,对外界了解不多,视野受阻,知识面比较狭窄,尤其是社会工作所需的技能更是严重缺乏,导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难以立足社会的窘境导致父辈的贫困在下一代身上继续延续。现实情况告诉我们,要脱贫,就必须寄希望于这一代青年学生,要通过锻炼培养,使他们拓展视野,增强才干,掌握必备的工作能力,尽早融入社会,成为有用之才,以此推动家庭脱困。
2、培养目标定位
那些贫困地区的学生只是囿于当地闭塞的环境和比较薄弱的教学环境和手段,因而难以在学业和技能上有所发展。作为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我们拥有比较优秀的师资队伍、比较完善的教学资源,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对贫困地区学生学业和能力的再造,将他们培养成与上海学生相媲美的人才。为此我们对果洛地区学生设定的培养目标是拥有比较开阔的国际视野、知识结构比较全面、精通汉藏族语言、熟悉汉藏文化、能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具有较强的服务理念和意识,同时具有多方面工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3、实施步骤
(1)招生对象
根据市教委的统一安排,学校在当地主要招收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学生来源于家庭贫困、本人基础条件较好和藏族的家庭。
(2)教学实施过程
A、课程设置
在航空服务专业课程基础上,增设了中西文化传承、国际礼仪规范、服务理念与服务素养、为客服务包括接待礼仪、语言表达、规范操作、中外知名酒店文化和服务内容介绍等,在实训课程方面,包括各种服务实景案例和服务应变能力、中西餐标准化服务、调酒服务、情景英语操练等。
B、教学实施使用情况
依托数字化教学资源,将知识传授以数字化形式呈现。针对这批学生汉语表达能力不强的特点,我们相继开发了中文藏文字库转换APP,用生动活泼的图文动画互动等形式,使他们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好汉语。专业老师利用微型饭店博物馆的各类数字化素材,对学生进行饭店文化、国际礼仪服务、为客精细化服务等专业知识的传授,拓展了他们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走上航空服务岗位做了知识储备。
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训练场景,对学生技能实施数字化技术训练,训练内容包括饭店创意仿真实训、饭店综合技术体验、饭店会议服务3D仿真互动实训、饭店智能化客房设施等,学生在模拟的饭店各营业场所进行高端服务练习,让他们体验饭店服务的氛围,并用学会的饭店服务礼貌礼仪和技能进行服务。在智慧性客房,面对高科技含量的声控、音空、人工智能等设施设备,学生通过学习,都能熟练掌握并能使用汉藏英三种语言向客人介绍使用情况。这些服务技能将来移植到航空服务领域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还利用专业优势组织各类富有趣味的活动如演讲、讲故事比赛、文字接龙、小小主持人、精彩模仿秀、当一天前厅、餐饮和客房服务员等、体验茶艺师、调酒师、咖啡师等相关服务流程,让他们通过活动提升汉语和英语表达能力,同时又融合进各类服务专业技能。
格桑梅莎同学,是15航空民族班的班长。来学校时,还是一个满脸懵懂,不知所措的小姑娘,在汉语和英语表达上存在较大障碍,老师将她带到饭店前台接待实训室和智慧性客房,手把手教她如何使用中英藏文接待客人,然后安排学生扮演客人和她进行实景多语言交流,使她进步很快,成为服务方面的多面手。由于数字化设施设备具有极大的仿真性,因而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下,教学效果呈现阶梯式上升效果。
四、运营保障
1、课程设置保障
学校在安排航空运输专业课程时,重点引入饭店服务相关课程,重点在人文情怀、国际性服务礼仪、国际化接待标准、最新服务设施操作与使用介绍等方面,以专业数字化建设的最新成果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和实训。
2、资金保障
在本专业建设方面有专用资金的前提下,还设立了为西部地区学生进行本专业训练的专项基金,全部用于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和训练。
3、质量保障
制定并实施量化的考核机制,我们为每个学生建立训练卡,根据实训情况做出评估,在每一项数字化训练科目结束后,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考核,以确保各项实训要求落到实处。
4、优化保障
结合专业训练的实际情况,我们不断调整优化训练过程,使学生在跨界训练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方面能对航空专业学习起到助推作用,为此相关的课程经常处于深化调整之中。
五、主要成效
1、实现了优质资源辐射引领的目的
饭店专业建设的成效不仅有益于本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实训,而且应该在资源共享,作用辐射、输出建设成效方面也要取得成效。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经过本专业的教学和实训,不仅巩固了原有专业知识,而且拓展了与此相关的其他服务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尤其是经历了数字化实训手段的锤炼,学生在综合素质、服务意识、服务能力、视野拓展、领悟能力等方面均优于单一专业学习的学生。
2、实现了跨界合作共谋发展的目的
在尝试跨专业使用数字化教学设施的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并建立了跨专业合作机制,为达到专业建设成效的最大化,本专业老师联手航空服务专业师资力量,共同制定跨专业学生培养,在实施精准扶贫,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实现毕业后即能凭借专业技能找到工作进而实现家庭脱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3、实现了学生发展多元化的目的
职校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更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对于一名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讲,只要具有一定的视野,做到一专多能,就能找到合适而更好的工作。这批学生在校期间多次受托参加上海市重要礼仪活动,受到广泛赞誉。同样他们毕业后迅速找到令人羡慕的工作,据统计,现已毕业的学生均在不同的服务岗位找到工作,有4名学生已成为空乘人员,有的学生在机场贵宾室为客人提供VIP服务。据对毕业生的跟踪反馈,学生们普遍反映,正是得益于饭店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训,在他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工作要求,无论在航空服务还是在地面服务岗位上,都能得心应手,施展所学知识和技能,为客人提供更好的服务。用人单位也反映,这批学生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呈现多方位的。这说明我们对这批学生多元化教育是成功的。
4、实现了智力扶贫助推脱困的目的
教育系统扶贫的最大优势是智力输出,我们在帮助贫困地区脱贫工作中,始终秉持智力扶贫的宗旨,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现状,选择见效好、见效准的扶贫方式,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化训练体系,全面实施智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扶贫的最佳效果。这些学生在找到工作后,其家庭均实现了基本脱贫的目标。
六、体会与思考
1、智力扶贫是教育系统帮助扶贫的重要途径
根据贫困地区的的特殊情况,我们选择进行智力扶贫这一途径,帮助学生通过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学习和训练,使其掌握更多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其能在毕业后找到心仪的工作,从而实现家庭脱困,这是最有效的办法,从毕业生目前就业情况来讲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数字化教学手段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贫困地区学生与东部地区学生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面对数字化教学手段,他们同样抱着十分欣喜的目光来对待,实践证明,实施数字化教育手段,对学生的视觉感官冲击是起到巨大促进作用,且教学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坚持数字化教学发展方向仍将是今后努力方向。
3、要不断调整完善数字化教学模式
我们感到,即使是数字化教学手段也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首先它难以准确反映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其次有些手段还存在一定的机械性,与实景尚存一定的差异,尤其是针对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我们还应做适当的调整,使其更适合更实用,一定要确保效果的最大化。
4、智力扶贫任重道远
我们正在实施的只是智力扶贫中的一个环节,贫困地区学生情况既有普遍性又有各异化,因此,我们一定要摸清情况,找到最能体现智力扶贫效果的途径,精准扶贫,为贫困地区学生做好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