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有一所被业界称为“黄埔军校”的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它在我国旅游教育发展史上创造了诸多第一,包括成为国内第一所独立建制的旅游高校,编印了第一本旅游教材、培养了第一批旅游专业师资、走出了第一批旅游高校毕业生、探索出了第一套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等。上海旅专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唯一一所旅游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也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在中国的附属成员单位。
创建:从无到有
打开当年艰苦创校的记忆盒子,不少“老旅专人”都激动不已,因为当年国家处在改革开放的起步期,要什么没有什么,唯一有的就是思想解放与大干一场的雄心壮志。
1977年,上海市外办根据中央和市委的指示精神,成立工作组,提交了上海旅游业发展的规划报告,文中鲜明提出:旅游业的振兴,关键是人才培养,再靠师徒传帮带的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必须创办旅游专业学校。
1978年11月底,上海市委决定在原市委奉贤“五七”干校校址筹建旅游学校,同年12月5日,宣布校名为“上海旅行游览专科学校”,大专学制两年。
“当年,从全国各地抽调来教师43名,员工66名,这109名教职工就是当年上海旅行游览专科学校的全班人马,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十分不易。”现任上海旅专校长康年,一边翻阅校史材料,一边赞叹当年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和我国现代旅游教育开拓者的开荒牛精神。
建校当年,全国高考统一招生已过,经上海市高教局的同意和大力支持,从1978年未被录取的高考生中选录了第一批100名新生。1979年暑期,又招收了102名新生,这总共202名的79级新生,被人们称为旅专“黄埔一期”学生。1979年9月26日,学校隆重举行首届学生开学典礼,当时的国家旅游总局局长卢绪章出席了典礼。1980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上海旅游专科学校。
旅游专业不像数学等学科那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旅游与实践有着更紧密的联系;旅游不像历史等学科那样,有无数古籍史书可资参考,但旅游与国际有着天然联系。最早的旅专人在分析上海旅专的劣势与优势后,果断做出了走进行业、走出国门,实现开门办学的决策。
“当时,我们的老师大都来自文史哲学科,他们热情非常高,一边如饥似渴地研究国外专业教材,一边深入饭店、旅行社调查实践,与旅游战线的同志们切磋研究,一边编教材,一边上课,同时邀请奋斗在实践第一线的行业专家、国外旅游院校知名教授来学校开讲座,了解企业实践知识和国外最新理论与前沿动态。同时选派优秀教师,前往旅游发达的美国、瑞士、奥地利等国高校学习、考察。如担任过常务副校长的余炳炎教授,曾经被选送到美国夏威夷大学、普渡大学进行进修和访学;旅游知名学者汪纯本教授,曾经被选送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旅游知名学者何建民教授,曾经被选送到奥地利国际旅游管理学院学习。”康年校长特别指出:上海旅专早年的初创史,就如同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史,一是大胆改革创新,一是向世界开放,吸取人类优秀文明的营养,摸索建立我国自己的旅游教育体系。
领先:从有到优
1982年,党的十二大做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决定后,旅专人信心百倍,学校加快了全方位建设的步伐。
建校初期,学校仅开设了两年制的客房管理、餐厅管理、财务管理3个专业,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对旅游人才的需求,1982年将专业扩展为翻译导游、旅馆管理、财务会计3个专业学科,学制延长为3年,弥补了以往两年制难以克服的教学内容涵盖面不足的问题。1983年8月,增设两年制旅馆管理干部专修班,面向旅游行业招收在职全日制大专生。1984年9月,创办了夜大学旅游法律专业;同年11月成立了中国旅游函授大学上海分部。1985年9月,增设了社会紧缺的烹饪专业。这样灵活地将办学视野呈放射状地推向社会,以满足旅游业的发展需求。至20世纪90年代末,旅专旅馆管理、翻译导游(英语、日语)、财务会计、烹饪4个系的5个专业的各类课程由初期的25门逐渐增加到70余门;教师也发展到120余名,在校学生达到1000余名。1992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学校校名调整为“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1994年,旅专建校15周年,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刘毅挥笔题词:“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上海旅专大有贡献。”对旅专在旅游业发挥的“黄埔军校”作用予以充分肯定。为了满足各地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需求,受原国家旅游局委托,旅专还办起了师资班。“我的毕业证书就是‘饭店管理,括号师范’。”1993年毕业留校工作、现在已是旅专酒店与烹饪学院副院长的王培来老师乐呵呵地回忆起他的毕业经历。
2003年8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与上海师范大学城市与旅游学院合并组建上海师大旅游学院,并保留上海旅专独立法人地位,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行机制,开展从专科到博士的各层次学历教育。发展至今,现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硕士点2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13个;学校科研硕果累累,近5年,获批国家级项目21项,省部级项目37项;学校教师发表学术论文532篇,出版学术专著41部,其中一些填补了旅游教育的空白。
旅专在业界的扬名,不仅在于成立早,还在于办学理念先进,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创新。学校坚持“面向国际、依托行业、服务产业”办学理念,对接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在国际合作交流和校企合作方面成果累累,先后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53个学校和组织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每年有100余名学生去境外旅游院校进行短期交换留学;同时,学校与近130家旅游企业签订了学生实习与就业协议。在人才培养定位上,旅专坚持培养“服务意识领先、职业素养高尚、专业知识扎实”的大旅游应用型人才。“我们是国内最早提出并施行‘三明治’教育模式的学校,即按照‘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环节相扣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构建理论与实践交替交互的知识体系、教学体系,注重学生体验性知识学习和职业素质的训练,并坚持‘实景、实境、实际’运行的实训教学模式,实现‘景校合一、道业贯通’”。旅专党委副书记郑旭华介绍道。
学校的严谨办学传统,再加上改革开放和旅游业发展的好环境,成就了一大批杰出校友。“我们近10万名校友中,大概有超过1/3走上了中高层管理岗位,其中,上世纪80年代毕业的老校友,已经是业界赫赫有名的大咖,如锦江之星旅馆创始人徐祖荣,希尔顿集团大中华区及蒙古项目开发总裁黄德利,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副总裁金建平,金陵酒店集团董事长、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会长汤文俭等,同时也有转行在教育领域成为学术大咖的,如首届生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终身教授屈海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终身教授陈品堂等;上世纪90年代毕业的不少人当了旅游企业的老总,如洲际智选假日大中华副总裁邱尤,浙江宁波南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郑碧寅,外高桥皇冠假日总经理周铮鸣,向蜜鸟科技公司CEO林迅等;本世纪的毕业生也开始崭露头角,不少成为部门总监级人才,如静安洲际酒店市场营销总监杨立群、浦东四季酒店人力资源总监丁妍、上海养云安缦酒店餐饮总监汤牵云、金桥红枫万豪酒店市场营销总监蔡海燕等。”校友会副会长王培来老师对杰出校友是如数家珍。
跨越:从优到强
“旅游高等教育,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事业,过去如此,未来也是如此。”康年校长在总结上海旅专40年发展史时颇为感慨,同时也对上海旅专的未来发展有所思考。他说,上海正在打造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和国际会展之都,这种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旅游高素质人才的支撑。为此,旅专必须主动对接社会需求,继续强化国际化办学,不仅老师要走出去,学生也要走出去;不仅要把国外名师请进来,也要把国外学生迎进来,把上海旅专打造成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旅游教育学府,建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教育国际化为核心,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聚焦旅游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实施专、本、硕贯通一体化特色发展的旅游学院,以培养适应上海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与国际接轨的中高层应用型人才。
据介绍,未来,学校将面向大旅游相关产业,对标国际领先的旅游教育,围绕酒店、旅游、节事、游憩与相关现代服务业等旅游主要业态,科学规划旅游学科专业布局结构,完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布局构架,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教学理念、深度国际合作能力与实践能力,具备开展职业培训和国际认证培训能力的品牌旅游院校,满足上海旅游与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人才需求。
上海旅专风雨兼程40年,书记校长已经换了多任,数代教师薪火相传,一个个镌刻在我国旅游教育历史名人录内。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要缅怀他们为我国旅游教育做出的杰出贡献,更要传承他们艰苦创业、砥砺奋进、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为把我国早日建设成为旅游强国做出旅专人的应有贡献。这不仅是旅专学校领导对全体师生的叮咛,也正在成为全校师生的实际行动。